业务咨询专线400-088-0194

温馨提示:如遇占线请您多次拨打

  • 热门点击
  • 相关文章

孩子说话不清楚、发音不准,怎么办

浏览次数:

  孩子说话不清楚、发音不准,怎么办?

  ➤我家宝宝话不太多,该怎么办啊!

  ➤宝宝咿咿呀呀说话吐字不清怎么回事?

  ➤总觉得宝宝对学说话没兴趣,再大一些会有好转吗?

  谈起宝宝说话这件事,妈妈们大多都焦虑。当宝宝还小的时候,担心他说话晚;等稍微大了点,又怕他说不好。如今,许多父母已意识到孩子早期语言训练的重要性。宝宝的语言发展确实很重要,它对提升宝宝的沟通能力、自信心、情商都很有帮助。

  婴儿从一出生就开始在发展语言。比如,新生儿出生时就对人类语音更敏感,一个月的时候就能区分不同的言语声音是谁的。而且接受性语言的发展往往是后期表达性语言快速发展的基础。

  那么除了早期的语音识别以外,0-1岁宝宝语言发展的特点是怎样的呢?我们根据具体的年龄来看。

  宝宝6个月龄的时候

  这个时候的宝宝虽然不具备说话能力,但是会通过发声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往往也是愉悦的声音,这种声音我们称之为“咿呀学语”。

  ① 喜欢咯咯咯地笑出声,并和熟悉的人互动,发出“哦~哦~哦”的声音;

  ② 对各种不同的声音(音量大小、生气或是友好)会有不同的反应;

  ③ 对新奇的声音好奇,会转头去看;

  ④ 会希望通过发出咿咿吖吖的声音引起大人的关注。

  宝宝8个月龄的时候

  ① 对自己的名字以及镜子里自己的有反应;

  ② 能够发出4-5中不同的声音;经常喜欢使用的音节是“ba,da,ka”;

  ③ 会对自己的发声感兴趣,一边发声,一边仔细听,反复实验的过程;

  ④ 对别人的声音很感兴趣,开始尝试模范。

  宝宝10个月龄的时候

  ① 可能会发“mama”和“baba”,可以说一个音节,或者一串重复的音节,这个时候的咿呀学语像是真正的语言,但并不是;

  ② 大声喊叫以吸引别人的关注;

  ③ 喜欢玩“躲猫猫”,对游戏里家长常发出的声音很感兴趣;

  宝宝12个月的时候

  ① 知道自己的名字;

  ② 能将常见物体的名称和物体实物联系起来,会指向自己想要的物体,理解简单的指令;

  ③ 除了“mama”he “baba”外,能说2-3个单词;

  ④ 模仿经常听到的词语。

  但是如果你的宝宝在6个月以上,还没有明显的眼神对视和社交性微笑,也没有咿咿哦哦的发声,还是需要引起重视,咨询人士。

  说话其实是一个基本技能,并不需要我们正面地去说教。训练宝宝的说话能力要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并加上日常生活的正确引导。

  接下来,让我们说说该如何正确引导宝宝学说话呢?

  从出生就开始跟宝宝说话

  刚出生的宝宝当然听不懂你的话,但是宝宝的学习,模仿能力很强,你可以模拟把他当成大人来跟他正常对话。

  你常常重复的词语会存在宝宝的头脑里,其实这样做可以刺激宝宝大脑的发育,等到宝宝大一点后,你再说这些词语,他会很容易理解明白。

  但是注意别说叠词比如吃饭饭,喝水水等,形成这样的习惯很不好改正,这会影响孩子的基本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

  多沟通,增加语言储备

  你不用管宝宝能不能听懂你的话,父母本身要用正确规范的语言去跟宝宝说话沟通,这不仅可以增加孩子语言的储备,也可以增进亲子之间的关系。

  父母可以把自己所做,所看,所想的东西都跟孩子多说说,多带孩子出去大自然,让孩子接触新鲜的事物,从而教会孩子基本认知。其次是合适情景中要说合适的话语,不能引起宝宝的反感。比如过马路的时候,你可以告诉宝宝我们在等红灯,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等有一天他有了表达能力,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多倾听,给予宝宝表达的机会

  父母要多倾听孩子心里的想法,多问问他们的意见,给予他们表达的机会。不要孩子还没去探索,尝试,你们就一切安排好了。

  比如孩子想要喝水,他会指着水壶,这时有很多家长就立马明白孩子的意思,给孩子递上水杯。你什么都替他包办了,他自自然然就不用表达了。其实在这种情况下一定不要急于给孩子递水杯,应该问他:“你想要什么呀?”引导孩子表达想喝水的想法。

  陪伴宝宝多阅读

  其实读绘本,唱儿歌,这些都是积累孩子词汇量的好渠道。故事读的多了宝宝慢慢就会记住了,记得多了慢慢就渴望表达了,自然很快就学会说话了。

  值得注意的是开始给孩子读故事的时候要找适合的故事读,别读太难的唐诗、三字经等等,这样反而给孩子的理解带来困难,不利于记忆和表达。

  家长的错误干预会导致孩子逃避说话

  如果孩子发音不清楚,宝宝爸妈的“再说一次”“仔细看我说”,很难让孩子真正找到目标音的发音位置和方式,或孩子可以说出单个音,但在一句话里仍然存在同样的错误。

  总之,发音不清楚的孩子可能存在迥然不同的因素,因此,请务必寻求人士进行鉴别诊断及干预。

  家长切不可揪着孩子的错误不放,一听到发音不准确就反复让孩子“好好说话”。这不但是在做无用功,而且容易让孩子逃避说话、对语言相关的社交等活动产生反感。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孩子出现一些敏感心理、逆反心理,甚至影响亲子关系。

分享到:

Copyright © 2002-2017 诗安国际

Design by sh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