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保重身体,注意养生 !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春风送暖,又逢清明,清明节,既是传统二十四节气,也是感恩追思的传统节日,太多对已故亲人的思念要倾诉,太多负重前行中倒下的英雄需要我们铭记和祭奠。
清明
《历书》道:“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民间有禁火、祭祖扫墓、踏青植树、吃清明团、清明粿、荡秋千等风俗。休
注意事项:
1.清明气候变化大。
2.避开景点游客高峰期,方便旅行。
3.文明扫墓,绿色扫墓。
4.现在特殊时期,祭扫活动注意安全,戴好口罩。
清明后来变成了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是中国古代较早的节日,传说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又累又饿,已也无力站起。随臣介子推从自己大腿上割下的一块肉,煮了碗肉汤让公子喝下,重耳知道实情后,感激地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
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养生
其实,清明节除了扫墓吃清明果外,一定要注重身体健康,清明时节如何养生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清明养生重在养肝
传统的清明节养生理论认为“春与肝相应”,意思是说春季的气候特点与人体肝脏有密切关系。所以,清明节的养生应以养肝为主。
具体方法有多种,如以肝养肝、以味养肝、以血养肝和以菜养肝等。
清明养生少吃“发物”
常言道,过犹不及,如果肝气过旺,易引发各种疾病。
在饮食方面,宜减甘增辛,少吃发物。如海鱼、海虾、海蟹、咸菜、竹笋、毛笋、羊肉、公鸡等。
清明可多吃山药、西红柿、土豆等食物。
忌久坐卧
中医表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坐伤肉”。清时节气应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应要常到外户或河边散步,以呼吸新鲜气息,并进行适度的健身运动。
作息提前
人们应有意识地调整作息,早点起床。早起后积极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不仅能舒筋活络、畅通气血,还能畅达心胸、怡情养性、增强抗病能力。
“春捂”要适当
俗话说“二月乱穿衣”,说的是清明节前后,因为气候变化多端,早晚温差大,应该准备一件可以随便穿脱的外套。四月中旬才可换春装。
一般来讲,应根据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以助人体生发,抵御外邪侵袭,才有助于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