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用接纳孩子扔东西的行为来尊重敏感期并不科学。
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不用说别人家的孩子,自己的两个孩子都会出现不同的特质与行为倾向。
我的大宝从小柔弱无骨,不要说打人,随时出门都携带玩具,进贡一样献给小区的大孩子以求得追随他人的机会。在家更是小绵羊一样乖乖诺诺。
然而现在正2岁4个月的小宝却非常喜欢扔东西攻击他人。比如扔大块坚硬的乐高积木打我和李奶奶的头、用手piapia扇我们的脸。出手稳、准、狠!迅速的让你猝不及防,而且越说不可以,她越要刻意为之。
很多都说孩子刚经历了手臂发育的敏感期,处于大肌肉发育的敏感期,这个时候孩子就是喜欢扔东西,这时早的手眼协调发育的标准。建议请看护者不要管制宝宝的行为,让他扔个够。可是尊重孩子的敏感期就是纵容孩子目无尊长随意攻击长辈吗?
看看我们家李奶奶的做法:
李奶奶并不恼怒,也不阻止2岁小宝扔东西、攻打他人的行为,只是拿出一个纯棉的骰子,很灵活、很有耐心的引导小宝掷骰子。你不是喜欢扔东西吗?绵绵的骰子上6个面有不同动物及个数,奶奶让小宝每次扔出骰子再跑去看看哪个小动物坐在上面了?小鱼还是小蜜蜂?有几只啊?
小宝一晚上挥动着双臂乐此不疲的抛掷,再奔跑去观察、数小动物。
李奶奶在小宝开始接受掷骰子的活动时,不断鼓掌给予小宝大量的表扬,这样极大增强了小宝做这件事情的自信心和快乐情绪,他顺理成章接纳了李奶奶的建议,愉快、轻松地转换了抛掷物,目的意义也从抛掷锋利坚硬的物品意在听声响、获得击中他人的成就感,转换为抛掷棉骰子辨认动物与数字。
不得不说游戏力是化解危机的好办法。
儿童敏感期的出现确实使得孩子在一个时期内对环境中的某个层面有强烈的兴趣,并且在这期间的孩子会出现大量的、有意识性的活动。我们应该尊重它,却不是被动挨打,要让每一个敏感期有所收获、事半功倍,还需要家长有相应的活动来搭配或培养他们,才会使得这种能力真正的发展起来。